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企业库   [请登陆]  [免费注册]
小程序  
APP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 免责声明 ]     [ 举报 ]
企业库免费B2B网站
搜产品 搜企业
客服电话:400-000-8722

通信对绞电缆 要求与试验方法

5 要求

5.1 导体

  导体应采用实心铜导体,导体表面应光滑、圆整、无氧化和无机械损伤。所用铜导体原材料应符合GB/T 3953标准中TR型软圆铜线的要求。

  导体允许有接头,导体接头宜采用冷压技术的方式,接头处表面应光滑、平整、无毛刺。导体接头的抗拉强度应不低于相邻段相同长度无接头导体抗拉强度的85%。 

  成品电缆上导体的断裂伸长率应≥15%。

  成品电缆的导体直径及偏差应符合表4的要求。


5.2 绝缘

5.2.1 绝缘材料

  绝缘材料应采用聚烯烃或聚全氟乙丙烯共聚物。所选材料应使成品电缆的性能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聚烯烃绝缘材料应采用符合YD/T 760标准中规定的聚丙烯或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聚乙烯的要求。

  聚全氟乙丙烯共聚物绝缘材料应符合HG/T 2904标准中规定的要求。

5.2.2 绝缘结构

  绝缘结构分为以下两种:

  —— 实心聚烯烃绝缘或聚全氟乙丙烯共聚物绝缘;

  —— 皮-泡-皮聚烯烃绝缘。

5.2.3 绝缘厚度

  绝缘应连续地挤包在导体上,绝缘表面应光滑平整,其绝缘尺寸和结构应使成品电缆符合本标准规定的性能要求。电缆绝缘的最大外径不宜大于1.5mm。

5.2.4 绝缘火花试验

  绝缘芯线应在挤塑生产过程中同步进行在线的高压火花试验。对于采用实心聚烯烃或聚全氟乙丙烯共聚物绝缘的芯线,试验电压应为DC2kV~6kV;对于采用皮-泡-皮聚烯烃绝缘的芯线,试验电压应为DC1kV~3kV。绝缘芯线每12km的针孔数或类似缺陷数量应不超过一个。

5.2.5 绝缘颜色标识

  绝缘芯线应采用颜色识别标识。绝缘芯线的颜色色序应符合5.3.2条的规定,颜色应符合GB/T 6995.2-2008标准的要求。

5.2.6 绝缘机械性能和环境性能

  从成品电缆上取下的绝缘试样,其机械性能和环境性能应符合表5的要求。


5.3 线对

5.3.1 线对结构

  由分别称作a线和b线的两根绝缘导线均匀地绞合成线对。为使绞合线对结构稳定,允许a线和b线的绝缘局部粘连。线对对绞节距的设计应能使成品电缆满足本标准规定的传输特性要求。

5.3.2 线对色序

5.3.2.1 绝缘线芯应按表6中规定的颜色色序构成线对。线对优先采用的颜色色序也应符合表6的规定。


5.3.2.2 电缆中各线对的对绞节距<38mm时,线对颜色色序可用表7所示的代用颜色色序表示。


5.3.3.1 概述

  线对分为非屏蔽或屏蔽两种。当线对有屏蔽要求时,宜采用5.3.3.2条、5.3.3.3条、5.3.3.4条或5.3.3.5条其中一种方式进行屏蔽。在线对屏蔽层的内、外可放置适当厚度的非吸湿性包带。

5.3.3.2 屏蔽由一层单面复合铝箔组成

  由一层单面复合铝箔组成的屏蔽应满足以下要求:

  a)单面复合铝箔应符合YD/T 723.5-2007中L型的要求,其中铝箔的厚度应不小于0.012mm。

  b)单面复合铝箔宜绕包,重叠率应不小于20%。

  c)单面复合铝箔的金属面向外。

5.3.3.3 屏蔽由一层单面复合铝箔和一根排流线组成

  由一层单面复合铝箔和一根排流线组成的屏蔽应满足以下要求:

  a)单面复合铝箔应符合YD/T 723.5-2007中L型的要求,其中铝箔的厚度应不小于0.012mm。

  b)单面复合铝箔宜绕包,重叠率应不小于20%。

  c)排流线应采用标称直径不小于0.5mm并符合GB/T 4910中TXRH 型要求的镀锡圆铜线。

  d)单面复合铝箔的金属面向内并与排流线连通接触。

5.3.3.4 屏蔽由一层编织层组成

  由一层编织层组成的屏蔽应满足以下要求:

  a)编织层应采用符合GB/T 4910中TXRH 型要求的镀锡圆铜线。

  b)编织层允许单向单股断线长度不大于150mm,断线端头应修剪整齐。

  c)编织的填充系数应不小于0.41或编织密度应不小于65 %。

5.3.3.5 屏蔽由一层单面复合铝箔和一层编织层组成

  由一层单面复合铝箔和一层编织层组成的屏蔽应满足以下要求:

  a)单面复合铝箔的金属面向外,并应与编织层连通接触。

  b)单面复合铝箔应符合YD/T 723.5-2007中L型的要求,其中铝箔的厚度应不小于0.012mm。

  c)单面复合铝箔宜绕包,重叠率应不小于20%。

  d)编织层应采用符合GB/T 4910中TXRH 型要求的镀锡圆铜线。

  e)编织层允许单向单股断线长度不大于150mm,断线端头应修剪整齐。

  f)编织的填充系数应不小于0.16或编织密度应不小于30%。

5.4 子单位

5.4.1 电缆各子单位宜由4个线对绞合而成,每个子单位内的线对应为同一种型式。

5.4.2 各子单位中的线对宜优先采用表6或表7第1对~第4对的颜色色序,也可以按顺序采用表6或表7规定的颜色色序。

5.4.3 每一子单位应采用非吸湿性扎带螺旋捆扎,捆扎节距宜小于60mm。当各子单位的线对颜色色序相同时,子单位扎带的标识颜色应互不相同,扎带颜色色序应符合表8的规定, 扎带标识颜色应符合GB/T 6995.1-2008的规定。


5.5 缆芯

5.5.1 缆芯排列

  电缆缆芯的排列应符合以下要求:

  a)缆芯可由若干子单位绞合而成,也可由多个线对同心式绞合而成。

  b)允许在缆芯中放置绝缘隔离器或绝缘填充物,以稳定电缆的传输特性。

  c)电缆的线对颜色色序应符合表6或表7的规定,缆芯绞合节距的设计应能使成品电缆满足本标准规定的传输特性要求。

  d)推荐的缆芯排列见附录C(资料性附录)。由子单位绞合成的电缆,子单位扎带颜色色序应符合5.4.3节的规定。面向电缆A端看,子单位内各线对序号均应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列,子单位序号应从内到外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列。同心式绞合成的电缆,其线对颜色色序应符合5.3.2节的规定;面向电缆A端看,线对序号应从内到外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列。

  e)用户要求时,电缆的缆芯允许同时包含有屏蔽线对组成的子单位和非屏蔽线对组成的子单位。

5.5.2 缆芯包带

  缆芯外允许包覆一层或多层适当厚度的非吸湿性包带。

5.5.3 总屏蔽

  电缆可以具有或没有总屏蔽。

  当电缆要求有总屏蔽时,可按5.3.3.2条、5.3.3.3条、5.3.3.4条、5.3.3.5条的其中一种方式或其它恰当方式进行总屏蔽。在总屏蔽内应放置适当厚度的非吸湿性包带。

5.6 护套

5.6.1 护套材料  

  护套材料应采用聚氯乙烯、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或含氟聚合物。聚氯乙烯护套材料应符合GB/T 8815-2008中H-70型的要求;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材料应符合YD/T 886-1997中附录B的要求;含氟聚合物护套材料应符合HG/T 2904的要求。

5.6.2 护套完整性

  护套应连续、均匀地包覆在缆芯上,表面应光滑圆整,无孔洞、裂纹、气泡等缺陷。

5.6.3 护套最小厚度

  成品电缆上护套最小厚度应符合表9或表10的要求。


5.6.4 电缆最大外径

  成品电缆的最大外径应符合表11的要求。


5.6.5 护套下可以放置非吸湿性的非金属撕裂绳。

5.6.6 护套颜色宜为白色或灰色,也可以是经用户和生产厂同意的其它颜色。

5.7 电缆制造长度

  电缆制造长度宜为100 ~ 110m的整数倍。

  注:常用的 305m 制造长度包括在上述范围内。

5.8 电缆的机械性能、环境性能和安全性能

  成品电缆的机械性能、环境性能和安全性能除符合以上相关条文规定外,还应符合表12的规定。


5.9 电气特性

  电缆的电气特性应符合表13的要求。


  耦合衰减典型频点最小值见表14。


5.10 传输特性

……省略


6 试验方法

6.1 通则

  在进行电缆的电气特性和传输特性试验时,除另有规定外,电缆长度一般应不小于100m。

  在测量电缆的耦合衰减、相时延、衰减、不平衡衰减、近端串音衰减或近端串音衰减功率和、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或等电平远端串音衰减功率和、外部近端串音或外部远端串音、特性阻抗、回波损耗时,应使用线性或对数频率间隔的扫频测量。扫频所取频率点的数量,对于近端串音衰减、远端串音衰减测量应不少于规定频率范围十倍频程数的200倍,对于其它参数应不少于规定频率范围十倍频程数的100倍。

  当电缆在其原包装上测量时,电缆的工作电容、特性阻抗、衰减和串音参数的测量有时会偏离实际值的10%,这种差别是由于过紧的包装和相互的卷绕效应造成。当存在争议时,工作电容、特性阻抗、衰减和串音的测量应将电缆试样除去包装和展开进行,电缆试样展开后应放置在非金属的工作平面或场地上,电缆试样展开的路径距离导电设备或线路应至少保持25mm及以上的距离。

6.2 结构试验方法

6.2.1 颜色色序及屏蔽结构

  颜色色序及屏蔽结构用目力检查。

6.2.2 导体直径和绝缘外径

  导体直径测量按GB/T 4909.2-2009的规定进行。

  绝缘外径测量按GB/T 2951.11-2008的规定进行。

6.2.3 绝缘颜色及色迁移

  绝缘颜色及色迁移试验按YD/T 837.3-1996进行。

6.2.4 单面复合铝箔的铝箔厚度

  单面复合铝箔的铝箔厚度用分度值不低于0.002mm的千分尺或测厚仪测量。

6.2.5 单面复合铝箔的重叠率

  单面复合铝箔的重叠率测量用分辨率不低于0.5mm的钢卷尺在成品电缆上进行。

6.2.6 编织的填充系数

  编织的填充系数测量按GB/T 17737.1-2000进行。

6.2.7 电缆护套最小厚度和最大外径

  电缆护套最小厚度和最大外径测量按GB/T 2951.11-2008规定进行。非圆形电缆的等效外径等于测量得到的电缆护套实际周长除以π。

6.2.8 护套外观

  护套外观采用目力检查。

6.3 机械性能试验方法

6.3.1 导体断裂伸长率

  导体断裂伸长率试验按GB/T 4909.2-2009进行。

6.3.2 绝缘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绝缘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试验按GB/T 2951.11-2008规定进行,其中HDPE、PP试样的拉伸速度允许为(250±50)mm/min,当有争议时,拉伸速度应为(25±5)mm/min。

6.3.3 护套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护套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试验按GB/T 2951.11-2008规定进行,其中PVC、LSZH护套试片的最小厚度为0.4mm,含氟聚合物护套试片的最小厚度为0.15mm。护套试片的拉伸速度允许为(250±50)mm/min,当有争议时,拉伸速度应为(25±5)mm/min。

6.4 环境性能试验方法

6.4.1 绝缘收缩试验

  绝缘收缩试验按GB/T 2951.13-2008规定进行。

6.4.2 绝缘低温卷绕试验

  绝缘低温卷绕试验按GB/T 2951.14-2008规定进行。

6.4.3 护套老化后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护套老化后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试验按GB/T 2951.11-2008规定进行,其中PVC、LSZH护套试片的最小厚度为0.4mm,含氟聚合物护套试片的最小厚度为0.15mm。护套试片的拉伸速度允许为(250±50)mm/min,当有争议时,拉伸速度应为(25±5)mm/min。

6.4.4 电缆低温卷绕试验

  电缆低温卷绕试验按GB/T 2951.14-2008规定进行。

6.4.5 热冲击试验

  热冲击试验按GB/T 2951.31-2008规定进行。

6.5 安全性能试验方法

6.5.1 单根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单根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按GB/T 18380.22-2008的规定进行。

6.5.2 成束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成束电缆火焰蔓延试验按GB/T 18380.35-2008 C类的规定进行。

6.5.3 烟密度  

  烟密度的测量方法按GB/T 17651.1-1998和GB/T 17651.2-1998进行。

6.6 电气特性和传输特性试验方法

  对于出厂检验中的传输特性项目,可以从产品包装箱或盘的一端进行。

  在型式试验中,对于近端串音、特性阻抗、回波损耗项目的试验,试验用电缆样品应从产品包装箱或盘上取样,样品长度不少于100m,并将电缆样品展开进行双端测试。双端测试合格后,方可判定为样品型式试验合格。

  电气特性和传输特性试验方法应符合表37的规定。


郑重声明:以上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www.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会员咨询QQ群:902340051 入群验证:企业库会员咨询.

新的文章
 

鹏博士工程

微信号:pbsgongcheng
功能介绍:鹏博士工程管理中心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