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企业库   [请登陆]  [免费注册]
小程序  
APP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 免责声明 ]     [ 举报 ]
企业库免费B2B网站
搜产品 搜企业
客服电话:400-000-8722

【资讯】武汉“中国光谷”:创新开放“双轮”驱动 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三

连续两年综合实力

居全国第三位

2015年1月15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下称《条例》)审议通过,将于2015年3月1日起施行。

该《条例》的通过,是将东湖高新区30年探索的成果上升为法规,坚持“无违无禁即可”,鼓励示范区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增强立法的张力和前瞻性;坚持“明确简政、彻底放权”,“倾其所有、一步到位”,最大限度地给予示范区政策支持,通过立法引领、推动示范区改革发展。

东湖高新区又称“中国光谷”,位于武汉东南部,区内集聚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42所高等院校,拥有国家级科研院所、省部级科研院所共56个,58名两院院士、20多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80多万在校大学生,是中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

1984年,东湖高新区开始谋划创建,迄今已近30年。

2014年,高新区全年企业总收入8526亿元,增长30.82%;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40.23亿元,增长17.13%;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9855户,同比增长62.33%。

在科技部公布的115家全国高新区评价结果排名中,东湖高新区连续两年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三位,其中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居第二位,已成为我国在高新技术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知名品牌。

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近日发布的综合排名中,在全国482家国家级产业园区中,高新区位列第四,排名较去年前进了两位。

探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四级跳”模式

据了解,全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就是创办于东湖高新区。目前,东湖高新区已建成孵化器29家,孵化器面积3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近3000家,成为全国孵化器规模最大的高新区,已成功孵化出凯迪电力、华工科技、人福科技、凡谷电子、精伦电子等一批本土高科技企业和创业企业家。

同时,依托于区内密集的高等院校,东湖高新区探索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四级跳”模式——校内研发、学校周边孵化、大学科技园产业化、高新技术开发区规模化。实现了武汉邮科院等20多家科研院所从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变,10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通过改制,整体进入了企业。

并通过出台“黄金十条”实施细则、“青桐计划”暂行办法等系列政策,激活了400余项高校科技成果入园转化,新注册科技企业6000余家;设立首批5亿元股权激励代持专项基金,推动烽火普天、华工安鼎等100余家企业实施股权激励。

人才企业获得科技金融支持超过9亿元

2008年,东湖高新区被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批准为国家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2009年,东湖高新区建设“人才特区”,实施“3551光谷人才计划”。2011年4月,中组部和国务院国资委确定武汉未来科技城为“中央企业集中建设人才基地”。

人才特区建设五年来,东湖高新区创新人才招引机制,借助“海创周”、“华创会”等平台,组织“海外高层次人才光谷行”等活动;主动“走出去”,参与省市人才工作代表团出国引才;在美、英等国建立6个海外联络站,出台政策奖励引才中介及机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支持设立东科创星、创业咖啡等创业培训和天使投资机构,形成多层次立体化人才培训模式;加大人才投入,累计投入人才资金7.9亿元;创新人才发展机制,大力建设各类创新创业平台,积极发展科技金融,人才企业获得科技金融支持超过9亿元。

目前,高新区共聚集了2000多个海内外人才团队、1万多名高层次人才,30多万名专业技术人才在高新区创新创业。其中,国家“千人计划”230人,湖北省“百人计划”102人,“3551光谷人才计划”770人(外籍220名);超过6000位博士在高新区企业工作,5年增加量是前20年总和的2倍。

市级经济管理权限

高新区创办以来,根据科技企业特点,不断推动科技与金融的结合,科技投融资渠道日渐丰富,特别是在2010年启动“资本特区”建设以来,金融创新力度不断加大,逐渐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

高新区开展“新三板”扩容试点,发展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四板)、光谷联交所、技术成果交易所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等要素市场,交易所达9家,2013年要素市场交易规模超4000亿元。示范区上市公司3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60多家;四板市场挂牌企业250多家。

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累计融资570亿元。各类创投机构达到251家,注册资本211.1亿元。三年来,累计向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了350亿元的信贷支持。

东湖高新区通过“托管”的方式,不断扩大高新区的范围,实现了从“科技一条街”到科技新城转变;高新区被赋予市级经济管理权限,省税务、工商等部门也将一些权限下放到高新区。

同时,东湖高新区不断推进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打造“服务特区”。在全国率先建设联合办公中心,实行“阳光新政”,促进政府职能由“行政管理”向“公共服务”转变,实现企业办事不出高新区;启动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按照“小政府、大社会”模式,调整内设机构,实施大部制;制定“东湖高新区行政权力和服务事项清单”、“园区服务企业事项清单”、“街道服务百姓事项清单”等三个清单。


郑重声明:以上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www.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会员咨询QQ群:902340051 入群验证:企业库会员咨询.

新的文章
 

北京武汉企业商会

微信号:wccb2013
功能介绍:汉商商会、商机、资源交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