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企业库   [请登陆]  [免费注册]
小程序  
APP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 免责声明 ]     [ 举报 ]
企业库免费B2B网站
搜产品 搜企业
客服电话:400-000-8722

中国网聚焦宁化,这次高度评价了红土地上的这些事


宁化县新闻中心微信公众平台


宁化城区概貌(网友“悠然”摄)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毛泽东主席这首脍炙人口的《如梦令宁化途中》(《如梦令 元旦》)让福建宁化以一种革命的姿态让人铭记与憧憬。


    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大潮中,宁化偏远的地理位置,让原本具有田地农业优势的区位经济前列地位逐步被沿海地区赶超,甚至被甩开甚远。


    “不服输、不认输”是这片红土地赋予人民的特性。作为客家祖地的宁化人民充分发挥客家人勤劳淳朴的本色,以及在烽火岁月中锤炼出的革命豪情,宁化人民正认真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建设。


    目前,宁化在农业特色产业、工业、旅游业、商贸服务业等方面全面发力,逐步焕发出让人瞩目的光彩。

宁化儿郎上演的悲壮革命史诗



美丽乡村——杨边

    2016年3月20日,宁化,小雨。绵绵的春雨挡不住宁化人民建设的热情。中国网采访组在细雨中感受了宁化县城别样的风情风貌。宁化县城具有现代化城市的韵味,但更吸引人的是穿插其间的客家风情建筑使得这座山区小城更具备了历史文化的情怀。


    下午,中国网采访组与宁化县委宣传部、宁化县民政局的工作人员一道前往曹坊石牛村,探访百岁失散老红军夏崇进老先生。夏老1916年出生,17岁时在老家曹坊参加红军,任宁清指挥部独立第七团某连连部通讯员,开始虽然短暂但轰轰烈烈的革命路程。夏老历经归化、贡川等大大小小多场战役,最后在1935年2月的江西会昌洛口战役中不幸负伤,在当地偏远只有两户人家的山区老百姓家中养伤,与红军大部队失散,年仅20岁。


    夏老回忆,当时受伤严重,医疗条件又极度落后,还好老乡不离不弃上山采草药为他疗伤。夏老坚强的意志让他奇迹般的从死神手里夺回了生命。病情稍微好转后,苦于找不到红军部队,夏老只好从江西宁都千辛万苦辗转回到了老家。


    目前夏老虽已百岁高龄,但身体尚康健。虽然岁月的沧桑布满脸庞,但在说起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时,依旧目光坚定而有神。夏老只是宁化好儿郎的代表之一,我们朦胧的双眼透过夏老背上清晰的枪伤,把时间向前推移80多年,仿佛那段光辉岁月的革命豪情就在眼前。历史应该也必须铭记,宁化这片红色的热土上演了一幕幕悲壮的革命史诗。



红军街一角

    翻阅史料,我们了解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宁化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被誉为“苏区乌克兰”,举世闻名的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四个出发地之一,也是中央苏区坚持革命时间最长、最后失守之一的“红色堡垒”。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叶剑英、张闻天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宁化进行过革命实践活动。古田会议后,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四军前委和第二纵队从古田出发,于1930年1月16日到达宁化泉上,在宁化行军途中,即兴创作了《如梦令宁化途中》(即《如梦令 元旦》)的光辉词章。

    宁化苏区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关于扩大红军的号召。1929年3月至1934年10月,动员组织了13700多优秀儿女参加革命。当时全县总人口13万多人,每10人就有1人参加革命,每3户就有1户是烈军属。

    1931年春至1934年秋,共筹集粮食950多万斤、钱款近54万元和大量被装支援前线,是福建中央苏区县中参加革命人数最多的县之一,成为福建省的扩红重点县。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曾做过大量报道,先后被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授予“我们的模范区(扩红)”和“筹粮模范区”光荣称号。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1934年10月6日至8日,驻宁化淮阳、隘门的中央主力红军奉命在淮土凤凰山集中,从凤凰山经江西石城、瑞金向于都方向集结,驻宁化曹坊上下曹及滑石一带的红九军团后方机关经长汀、瑞金向于都方向集结,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宁化籍红军参加长征的有3000多人,绝大部分编在红三十四师。该师其中一个团是纯宁化子弟,分别担任长征中最艰巨的前卫和后卫任务。红三十四师的前身是福建省军区独立第七师,于1932年8月经中革军委和福建省委批准,在宁化城关成立。在关系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战略性决战“湘江战役”中,前卫红四师和后卫红三十四师与敌作殊死拼杀,誓死掩护主力红军渡江。经过湘江一战,宁化籍红军大部分魂落他乡,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仅存58人。新中国三明籍4名开国少将中,宁化就有3名。他们是:张新华少将,孔俊彪少将,张雍耿少将。

红土地上的时代强音



福建长宁纺织有限公司生产线

    历史应该铭记,宁化儿郎为了信仰,为了天下黎民,抛头颅洒热血,谱写出了一曲曲悲壮但豪迈的革命诗篇。这种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宁化人民为了这片深爱的土地持续奋斗。


    把目光从轰轰烈烈的革命战争年代拉回。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日子。历史的沧海桑田已经旧貌换新颜。一代又一代的宁化人民在宁化革命先烈的革命情怀的感召下,奋起直追,争先为这片红土地的建设与发展倾注自己的力量,奏响时代发展的强音。


    党和政府也给予宁化老区无尽的关怀与支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宁化人民投身到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在民生建设、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自然文明建设、旅游产业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宁化人民已经逐步走上了富裕的康庄大道。


    尤其是宁化依托特有的自然资源与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让这片红土地滋养的河龙贡米、宁化薏米、现代茶叶、天然茶油等已经走向千家万户,带动了了大量的宁化农民致富。工业项目建设也有重大突破,年产300万套空调项目落地投产,填补福建省内空白;福特科光电等一批高科技产业项目发展势头良好。社会事业稳步推进,第三产业建设海西电子商务城等专业市场10多个。老区、苏区宁化呈现生机勃勃的气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宁化县委县政府非常注重民生建设,大力推进精准扶贫脱贫工程,依托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工农业发展、商贸业建设等,把扶贫工作融入其中。“我们感恩宁化人民为革命奉献了所有,我们也要时刻想着让宁化人民过上好日子。”当地的一位领导在谈到把精准扶贫融入各项建设中时这样介绍政府的初衷。可喜的是,宁化实施的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和福建省、三明市的肯定并大力推广。


    回到与百岁老红军夏崇进老先生的交谈中。夏老百岁高龄,许多生活细节方面已经记忆不清。但只要谈到革命的光辉岁月,他的记忆出奇的清晰。他能清楚的记得当时部队的生活战斗情景,能清楚的记得当时团长、政委、营长、连长的名字。“这是怎样的一种革命情怀啊。时隔80多年,在记忆力严重衰退的百岁高龄,可以记不得当下生活的琐碎,但那段烽火岁月就像是昨天发生的。战友情谊、革命情操,夏老为之终身铭记。这对我们年轻人来说是一堂走心的革命教育课程。”采访的一位记者泪眼朦胧,感慨万千。


    是的,夏老就是优秀宁化儿郎的一份子,也印证了宁化儿郎为了革命舍小家为大家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喜庆的日子里,这是红色热土的永远铭记。(记者余瑞清 王火亮 李永贵)


【来源:中国网】



长按二维码关注宁化在线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内容更精彩!

↓↓↓

郑重声明:以上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www.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会员咨询QQ群:902340051 入群验证:企业库会员咨询.

新的文章
 

淮安美华装饰

微信号:gh_a3e10a5682a2
功能介绍:贴心服务,放心家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