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企业库   [请登陆]  [免费注册]
小程序  
APP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 免责声明 ]     [ 举报 ]
企业库免费B2B网站
搜产品 搜企业
客服电话:400-000-8722

宁化社背土堡和一对古稀老人的故事,都来看看!


宁化县新闻中心微信公众平台



邱爵登老人在堡内忙活

    “1938年我出生,土堡就在那一年开建。我78岁了,看着土堡从八户人家到只住我两夫妻,孩子们劝我搬到城里一块住,但我不肯,我会一直守下去。”宁化社背土堡的主人邱爵登老人一边收拾屋子一边说。


    社背土堡位于宁化县城郊乡社背村,距离城区15公里,又名“万青松土楼”,2011年被列为县级文保单位。




    土楼坐东南朝西北,长28米,宽27米,占地面积约850平方米。土墙厚2米,用当地的粘性生土混合夯筑而成。土楼内上下两层,第二层为木质架构,集居住、瞭望、防御于一体。二楼的土墙上开有20几个内大外小呈梯形等距排列的小窗,东南、西北各设角楼一座,用于观察楼外情形,抗击兵匪。土楼内有水井一口,井沿由一整块花岗岩雕琢而成。土楼大门是用钢板铆嵌门面,刀枪不入。那钢板据说是从长汀买来的,来自于上世纪40年代被日军击落的美军飞机。

    


铁皮大门

    土堡的建造者是邱爵登的父亲邱廷选。邱廷选年少在父亲要求下苦读医书,小小年纪就能够背诵300多首汤药歌诀。邱廷选16岁时父亲去世了,为了生活,邱廷选做起了买办鹿茸高丽参等药材生意,赚了一些钱。后来回社背,当了保长,种了田,给人开病开方,是村民眼中能文能武之人。

 

    邱爵登说,父亲是个有正义感的人,当时匪患严重,邱廷选不与土匪为伍,而是替村民考虑,从防匪患出发,卖了几百亩土地,拿出积蓄,还筹借了100多个光洋,建起了土堡。由于工程量大,前前后后花了四年多的时间才全部完工。建土堡留下的债务,直到解放后才还清。


堡内陈设--耗子郭郭爱摄影 摄



    土堡成了当地和外乡人的避难所。最多时,堡内住了八家人,大多是隔壁村子前来逃难的。


    岁月流逝,土堡里成长的兄弟姐妹们嫁走的嫁走,搬到城里去的搬走了。几经变迁,堡内只剩下邱爵登夫妻。


土堡全景--老树皮 摄

    社背村原有180多户,1000多人口,地处偏僻,生活不便,田地不肥,难以致富,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不少人家搬走了,留在社背的不足50户。邱爵登的儿子在明溪县工作安家,在宁化城区也有房子,但邱爵登不肯离开。“我喜欢这个土堡,生在这里,我也要在这里百年。”邱爵登说。对于他来说,空旷的土堡是他一生快乐与幸福的记忆所在,土堡已经变成一种精神与情结,深深融入他的血液里。和许多老人一样,邱爵登认为,坚守打理祖屋,是他的职责所在。


    邱爵登的妻子叫巫云珠,今年73岁。起先,她也想离开土堡,觉得过于空旷,许多房间都破败了,地上很潮湿。有时一个人在堡内,会觉得害怕。这是人之常情,但邱爵登说服了她。



老人正在晒粉皮

    两位老人种了4亩地,包括稻子和地瓜。地瓜收了榨粉做粉皮。每天从早上做到下午,要做10多斤地瓜粉,一年大概做20多天。这除了能让老人多一份收入外,满架的粉皮也给土堡增加了生趣。



笑迎天下客,邱爵登老人热情好客

    经常有游客来看土堡。邱爵登都非常热情。许多游客看完了土堡,会从井里打水尝一尝。有的还会买几斤粉皮。“卖给游客,我们比在市面上卖得更便宜,来的都是客啊。”邱爵登说。


    现在,两位老人除了种地,就是维护土堡:搞卫生,防漏,他们养了鸡鸭,但不让它们进堡——脏。堡内多个房间由于没有人住,加上漏雨,已呈现破败的样子。“就怕漏。泥巴墙怕雨水,淋久了容易塌。”邱爵登说。他年轻时,可以自己上屋顶。现在老了,不能了。2012年,请人翻了40多天漏,花了不少钱。


    不少企业家对土堡感兴趣,旅游局也邀请有保护性开发合作意向的有识之士前来考察。“以前有人想买走,我不卖。但政府请人来搞,我支持,我不图什么,就是希望能保护土堡,让它不倒。”邱爵登说。(本网原创)




长按二维码关注宁化在线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内容更精彩!

↓↓↓

郑重声明:以上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www.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会员咨询QQ群:902340051 入群验证:企业库会员咨询.

新的文章
 

淮安美华装饰

微信号:gh_a3e10a5682a2
功能介绍:贴心服务,放心家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