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企业库   [请登陆]  [免费注册]
小程序  
APP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 免责声明 ]     [ 举报 ]
企业库免费B2B网站
搜产品 搜企业
客服电话:400-000-8722

云端“建医院”看病更方便

4月1日,全省100所公立医院将以药品“零差率”为突破口探索建立公立医院新的运行机制。在医改迈向深水区时,方兴未艾的“智慧医疗”“云医院”为治理“看病难”提供了新思路。


  最近,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成为我省首家加入支付宝“未来医院”项目的医院。此前,支付宝“未来医院”项目已在全国布局40多家。


  “未来医院”只是互联网医疗行业的一个缩影。从网上挂号,到眼下各种依托移动互联网的健康监测、健康管理App,再到开办颠覆传统诊疗模式的“云医院”,医疗行业在“互联网+”的热潮下蓬勃兴起,引动着大众对这个行业的无边想象。


  想象空间无限:“网上看病”已向我们走来


  在绝大多数患者的体验中,看病是一个糟糕的经历,这种感觉不仅来源于生病带来的痛苦,还来源于糟糕的就医过程。而改善用户体验,则是互联网一贯的追求。


  “医院要是能使用支付宝看病就好了,付款后就诊,治好了再确认支付,没治好就申请退款,态度不好给个差评。这样医生护士就会跟在后面说,亲,给个好评呀! ”—这是两年前在网上广泛传播的一个“段子”。当时谁也没有想到,两年后的今天,“互联网医疗”真的成为现实。


  当患者准备就医时,打开手机选择想去的医院,几个点击步骤就能查找需要的科室与医生,点击“预约”按钮,轻松预约到心仪的医生挂号,还可以查询自己的候诊信息,等快轮到自己的时候才赶赴医院。看病结束后,医生在电脑上开出检查单,患者就会在手机上收到消息提醒,点击“缴费”按钮进行在线付费后,直接去药房窗口取药即可……这样的场景不是想象出来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未来医院”已经把这样的就医过程变成了现实,尽管现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互联网能给医疗行业带来的远不止这些,在行业专家们看来,只要有一部手机在手,看病能像淘宝购物一样简单。


  对患者来说,你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医生,网络会给你匹配最近的医院,查看以往的评价和治疗效果,还可以与专业医生在线交流病情,预约就诊时间。一些简单病症,手机甚至可以提供专业的保健建议。


  对医生来说,看病也变得简单,他们只需要翻阅手机就能查到患者的病史、检查报告、用药禁忌等基本信息,还可以调来相似病例,查阅参考文献,甚至“百度”一下最佳治疗策略。必要时还可以进行远程治疗,医生甚至不需要与患者谋面,一台视频设备就够了。


  预防甚于治疗,未来更是这样。通过智能腕表、腕带、运动鞋等穿戴设备或智能马桶、体重计等日常用品,心率、血常规、尿常规等个人体征数据,能够实现随时监测和健康预警,也可以在需要时第一时间获得医生关注并提供建议。


  在此基础上,国民健康状况的大数据分析自然成为研究热点,医学也将随之发生深刻改变。医生的职责会大大前移,原本后置的治疗变为提前“防患于未然”。


  诸多难题待解:须打破“院内院外”制度藩篱


  就技术而言,上述设想的条件已经具备,然而现实中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医生、患者与医院三方,是医疗服务链条中三个主要环节,每个环节都存在若干个急需解决的“痛点”。在医改步入深水区之际,互联网技术以自己独特的商业逻辑,改变着医疗行业的运作方式,从技术上推动着医改。但我们也要看到,不仅互联网医疗政策呈“趋势虽向好,进度却缓慢”的状态,传统医疗利益链中医院和医生的既得利益也难以打破,互联网医疗发展面临政策不明晰、商业模式不够成熟和当前医院体制不够开放的困扰。


  首先,“网上看病”要解决的是患者和医生的距离问题,即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手段,让患者尽可能方便地接触到医生。但是在现有体制下,医生归医院管,要想将一款网络医疗应用软件送到医生手中,先要把它卖给医院才行,否则就无法将应用送进医院。


  其次,医生是医院的核心资源,也是稀缺资源,即使各家医院想通过网络手段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但是大部分医生都非常忙,当面对数量众多的患者在网络上咨询病情时,医院组织医生进行解答的难度非常大,也很难通过利益驱动方式让医生把太多时间投入到网络上。


  更为重要的是,患者就医质量还难以保障。 “就医问诊是把个人的生命安全交付给医生,互联网医疗的可信度有多高,医生的资质又如何确认,是不是最终还要回归到线下就诊? ”省立儿童医院一位主任医师向记者提出了疑问,“如果线上医生给出的医疗建议没有治好患者,反而延误了患者治疗,又怎么解决? ”


  此外,还有患者信息安全问题需要考虑。由于医疗系统的特殊性,患者就诊涉及到从挂号到康复、从一家医院到另一家医院、从线下到线上等多条长链条,经手的人和可泄露的环节很多,任何一张处方或检查单,都能找到患者的疾病及身份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开发、大数据的利用,患者的个人信息将更集中、更易得,一家“云医院”或“未来医院”存在漏洞,千万名患者的数据都存在被窃取的可能。


  变革终会到来:互联网医疗涌动投资热潮


  尽管有许多障碍需要加以破除,但没有人会去否认,互联网医疗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2014年8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首次明确要“积极推动远程医疗服务发展”,预计随着国家支持力度的加大,医疗业有望成为继金融业之后,又一个站在“互联网+”风口上的传统行业。


  易观国际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整体规模约为113.9亿元,预计到2017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整体规模将达到365.3亿元。对此,有专家解读说,中国人口老龄化造成医疗需求的急剧增长和医疗资源供给严重短缺,成为互联网医疗的本质推动力。供需缺口为互联网健康市场带来机遇,而互联网和大数据的高速发展,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面对如此诱人的商业前景,国内互联网巨头早已循各自优势,纷纷落子布局。阿里巴巴主要致力于 “未来医院”和“医药O2O”,前者以支付宝为核心优化诊疗服务,后者以药品销售为主;腾讯不仅携手医药公司开发微信医药 O2O “药急送”功能,还陆续开通了微信订阅号“好药师健康资讯”和微信服务号“好药师”;百度则与301医院展开合作,宣称将共同建设手机端和PC端两款互联网产品,并同步推出在线智能问诊系统以及多终端自助服务系统。


  2014年以来,互联网企业掀起了投资医疗行业的热潮,丁香园、春雨医生、好大夫、华康全景、掌上药店等通过各种模式切入到医疗环节,这些公司业务多数集中在医药电商、远程医疗、慢性病管理等领域。此外,对于健康医疗产业的长期看好,使得诸多上市药企—海南海药、延华智能等也抢滩互联网医疗。


  从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及移动互联正催生医疗业向移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前进。国内医院相对不尽完善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电子病历档案等核心资源实现互联互通,构建大数据平台,更值得期待。


  有医药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可以预见,国民健康与互联网融合顺理成章,移动互联将重构医疗服务秩序,传统医疗将发生深刻改变,变革只是时间问题。 ”


  网友热议:


  @夏琳在异度:尽管目前市场预期和国家政策给互联网医疗带来了利好消息,但是国内互联网医疗市场仍然处在起步阶段,在用户体验、盈利模式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问题,这些初创的互联网医疗企业能否成长壮大,不仅在于企业内部的运营和管理状况,更在于他们的医疗产品是否能切实解决用户的需求。


  @Judy郭蝈: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进入该领域的设备和产品也越来越多,为我们的健康医疗带来了不少便利。另一方面,通过监测数据进行行为干预,进而预防疾病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alva0611:医疗领域信息不对称、进入门槛高,互联网企业进入其中的可持续盈利模式尚不清晰,我个人持观望态度。况且看病是关系身家性命的大事,真的能放心交给网上的医生吗?


  @Y小田儿Y:把目光放远些,“互联网+医疗”特别是移动医疗,远非字面意义上“通过移动设备提供医疗服务”这么简单。 “互联网+医疗”经过不太长时间的发展,就已经在改变现有的医疗理念和思维,有望改变现有的医疗模式,未来更可能成为医生不可或缺的工具,甚至安身立业的平台。

关注“汤国平看医疗”了解全球医疗每日最新资讯!欢迎扫描二维码


或订阅微信:tomtang0008 关注我们。

【特别声明】本公号转载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医疗相关信息。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郑重声明:以上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www.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会员咨询QQ群:902340051 入群验证:企业库会员咨询.

新的文章
 

汤国平看医疗

微信号:tomtang0008
功能介绍:只关注两点: 1:最新全球的医疗技术; 2:最新全球的医疗服务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