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企业库   [请登陆]  [免费注册]
小程序  
APP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 免责声明 ]     [ 举报 ]
企业库免费B2B网站
搜产品 搜企业
客服电话:400-000-8722

茶知识知多点-世界茶祖

茶祖,簡言之,指茶的祖先。世界茶文化在中國,中國茶的祖先,神農也。在雲南,孔明被視為茶祖。在蒙山,第一個種茶的吳理真被視為茶祖。在日本,榮西禪師被尊為茶祖。

一、世界茶祖

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歸到這裡以後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為如此,神農才成為農之神。

《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荼就是古時候茶的稱呼。而神農就是炎黃二帝中的炎帝,作為炎黃子孫,應該保留對祖先的敬畏和崇敬,而不是將其歸於虛無縹緲之中。

二、普洱茶茶祖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不得不說諸葛亮(孔明)對茶文化的貢獻。孔明率軍南征到雲南地區,將士們遇到大山中的瘴氣中毒染病。一日,諸葛亮夢見白髮老人托夢,頓悟出以茶祛病的方法。茶到病除,士氣大振。為了答謝白髮老人托夢之恩,更為了造福當地百姓,在征戰結束後,諸葛亮在當地大山中播下大量茶籽,種茶成林,並把烹茶技藝傳授給當地人。在雲南古茶區,有“孔明山”、“孔明茶”,每年農曆723日孔明誕辰日,當地人都要舉辦“茶祖會”,紀念孔明帶來茶種,帶來健康,帶來先進文化的賢德。

三、蒙山茶茶祖

吳理真,雅安名山人,家住蒙山之麓,《四川通志》卷四十記:“漢時名山縣西十五裡的蒙山甘露寺祖師吳理真,修活民之行,種茶蒙頂。”吳理真父早逝,家境貧寒,母親積勞成疾。他是個孝子,每當雄雞報曉,便帶上工具,登上蒙頂,割草拾柴,換米糊口,為母親治病。一日,吳理真拾好柴,口幹得直冒火,順手揪了一把“萬年青”(野生茶樹)葉子,放在口裡慢慢咀嚼,口渴漸止,困乏漸消,精神倍增,頗感奇異。又摘了些帶回家中用開水沖泡,讓老母喝下,果有效果。連服數日,病情好轉,續飲月余,身體康復。鄉親們病了,他熱情地用這種葉子泡水給他們飲用,效果也很好。可惜這種樹不多,所生長的葉子遠遠不能滿足治病救人的需要,他決心培育出更多的茶樹。

為了採摘茶種籽,吳理真跑遍了三十八蒙峰。他把茶籽撿回家,用沙土拌和後放入篾筐中,上面蓋以穀草,使茶籽不會黴變和凍壞。為了選擇播種茶籽的地方,吳理真翻越蒙頂的山山嶺嶺,對野生茶樹的生長環境進行分析研究,認定蒙頂五峰之間(今皇茶園)和菱角彎一帶最適宜茶樹生長。這裡雨量充沛,土質肥厚,終年雲遮霧繞,為茶樹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所產茶葉內含物質極為豐富,加上精湛的製作工藝,使蒙山茶具有獨特的品質,在我國茶葉史上獨樹一幟,經久不衰。

吳理真為了種茶,在荒山野嶺搭棚造屋,掘井取水,開墾荒地,播種茶籽,管理茶園,投入了自己的全部身心。可以想像,吳理真這種敢為天下先的行動,不知經歷了多少艱難困苦,經過了多少次失敗。功夫不負有心人,吳理真用勤勞和智慧澆灌出了株株嫩綠茁壯的茶樹,他成功了。吳理真把茶葉熬成湯,施捨鄰里,普濟世人,許多人祛疾去病,不少人健體強身。他以植茶為民眾的精神譜寫了我國人工種茶最早的歷史。

四、日本茶茶祖

榮西,於1141年生於日本岡山市一個神官之家。十四歲出家受戒,後到天臺宗傳播佛學的最高學府學佛。榮西在二十一歲時立志,步先哲的後塵,到中國學法,重開已中斷了百年已久的中國學習之路。1168年,二十七歲的榮西,懷著求知的渴望,戰勝了波濤洶湧的大海,在浙江明州(今之寧波)登陸。他懷著學到佛教的真諦,求得良師的心願,遍訪了江南的名刹古寺。最後到了浙江天臺山國萬年寺,拜禪宗法師虛庵懷敞大師為恩師,虔誠學習佛法。當虛庵禪師移居天童寺、景德寺,榮西亦相隨移居。因景德寺年久失修而荒蕪,需要改建,榮西為了報答恩師的厚恩,為籌集建寺良材,重回日本,經多方奔走,廣集良材,組成木筏,在兩年之後,歷盡艱險,再次在明州登陸,並鼎力協助虛庵懷敞大師.完成了景德寺的改建計畫。榮西的至誠學法和廣結善緣的精神,備受天臺國清、寧波天童兩寺僧眾的欽敬。虛庵大師有讚美榮西的詩句:“鋒芒不露意已彰,揚眉早墮知情鄉”。讚揚榮西有卓越的見解和非凡的洞察力。

榮西來中國學佛,是在南宋高宗紹興初年,社會相對穩定,江南各地茶園,還處於興旺發展的時期,在北宋興起的飲茶風尚,早已普及到了民間。當時街頭、驛站、寺院門前均設有茶座,出一二文錢,便隨處有茶可飲。而唐宋以來,寺院中僧侶為坐禪破瞌睡,飲茶早已成風俗。榮西居住的國清寺一帶,每年從春到夏都能看到農民採茶、制茶等茶事活動,社會上下僧俗嗜茶的情景,更是蔚然成風,這些都對榮西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榮西在鑽研浩瀚的佛教經典之餘,也在埋頭於茶的研究。

榮西於11917(南宋紹熙二年)離開天童寺與景德寺,拜別虛庵懷蔽大師回國時,除帶了許多經典外,同時也帶了大量的茶樹種子,回到了日本博多港。榮西回國後,除了自己在築前、肥前兩國交界處的背振山一帶播下中國茶樹種子外,還將茶籽送給拇尾山寺的明惠上人。明惠上人在拇尾山(即今日之宇治)中播種了茶種。宇治後來發展成為日本的著名產茶地。宇治的茶被稱為“真正的茶”,十分珍貴。

榮西回國後,[還將從中國帶回去的岩山茶送給了正在患糖尿病的鐮倉幕府的將軍源實朝,並為其講了吃茶養生之道。源實朝將軍按榮西指點吃茶療養,從而恢復了健康。榮西為了向日本全國推廣飲茶之風,在歸國後,用日式漢字寫出了日本的第一部茶書《吃茶養生記》二卷,獻給了鐮倉幕府。這部後來被稱為日本國民健身法鼻祖的《吃茶養生記》,在時隔五百年之後於1694年以木刻版在京都問世,引起了茶道界,以及學習中國醫術養生之道的人們的廣泛重視。

據日本茶書介紹,《吃茶養生記》開篇有這樣的記述:“茶者養生之仙藥也,延壽之妙木也:山谷生之,其地神靈也;人倫采之,其人長命也。天竺唐人均貴重之,我朝日本酷愛矣。古今奇特之仙藥也。”《吃茶養生記》不僅引經據典地論證了茶是養生的仙藥,並結合自身的實踐作了論證。榮西在書中引用佛教經典關於五臟——心、肝、脾、肺、腎的協調乃是生命之本的論點,同五臟對應的五味是酸、辣、甜、苦、鹹。心乃五臟之核心,茶乃苦味之核心,而苦味又是諸味中的最上者。因此,心臟(精神)最宜苦味。心力旺盛,必將導致五臟六腑之協調,每日每年時常飲茶,必將精力充沛,從而獲致健康。

榮西禪師在日本被尊為“茶祖”。這同我們中國稱陸羽為“茶聖”一樣。榮西的《吃茶養生記》要比陸羽的《茶經》晚四百多年。但榮西的功績正是他熱誠研究中國茶文化,並廣泛向日本大眾傳播,還將中國的茶樹種子,播進了本國的土壤之中,使茶葉得以在]日本生根、繁殖,蔚成片片茶園。也正是由於榮西的這些奠基之功,為其後被稱之為“茶道天才”的千利休所創造的、以“和敬清寂”為主旨的日本茶道文化開拓了道路。

[以上資料來自百度百科]

郑重声明:以上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www.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会员咨询QQ群:902340051 入群验证:企业库会员咨询.

新的文章
 

黄聘号茶庄

微信号:huangpinhaopuer
功能介绍:雲南易武自設工廠,專業生產古樹純料普洱茶;經營國營紫砂一廠老壺,台灣茶器等… 雲南基地:易武鄉茗祥茶廠 廈門店:廈門市思明區海峽茶都86-18號 深圳店:深圳市南山區創業號電力花園5-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