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企业库   [请登陆]  [免费注册]
小程序  
APP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 免责声明 ]     [ 举报 ]
企业库免费B2B网站
搜产品 搜企业
客服电话:400-000-8722

“高平大黄梨”的那些事儿


说起高平“大黄梨”,在三晋大地,乃至华北地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高平“大黄梨”是当地人最爱吃的水果之一。为什么叫“大黄梨”呢?顾名思义,因“梨大果黄”而得名。文/李俊杰



(资料照片)

“大黄梨”历史上曾是朝廷贡品


高平“大黄梨”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晋朝时上党黄梨就成为朝廷贡品,隋唐时期已广为种植。

晋朝郭义恭著《广志》记载:上党黄梨入贡。大明《高平志》记载,隋唐历本朝,年朝贡大黄梨。民国八年(1919),长治小林区署在高平寺庄镇王报村建立苗圃,专门培育黄梨种苗,称为“黄梨之乡”。陈区镇铁炉村有一种“铁炉梨”,因褐色如铁故名。肉质雪白,比大黄梨细腻水大。“铁炉梨”历史上也是朝廷贡品。但是,没有大黄梨驰名,大黄梨自然成为梨乡的代表。

相传高平大黄梨是大唐天子李世民最爱享用的“果王”,每年由县令护送入宫。李世民还是秦王时,曾率兵与单雄信、秦叔宝、尉迟敬德等人来到高平,士兵们饥肠辘辘,没有粮食吃。单雄信便禀报李世民,想让将士们进入梨园吃梨充饥,李世民不从。次日,梨农得知后和士兵们说:“我这梨树,不为富人生,悉为贫人长。一文不要,管饱肚子,不能看着梨饿坏人,请进梨园想吃多少吃多少。”老农慷慨开园,将大片梨果供秦王部队享用,救了一时之难。李世民登基之后,不忘恩泽,专命高平县令在北乡修建了一座“梨仙庙”,以祭梨农。“秦王遇仙”的历史典故流传至今,“梨仙庙”始终香火不息。

唐玄宗李隆基也与梨乡高平有着深厚的渊源。在垂拱年间李隆基任潞州别驾时,曾多次来高平。据笔者考察,李隆基来高平主要有三大缘由:一是考察长平之战,接受战争文化教育;二是接受上党八音文化熏陶,在唐庄乡梨园村向村姑赵燕学习上党音乐艺术;三是在民间广识能人奇士,为夺取皇权准备力量。李隆基上党之行,创造了梨园艺术的典范,被后人尊封为“伶人祖师爷”。寺庄镇伯方村文庙,现存有四块北宋《永奏钧天》、《汉祀太牢》石刻画,记载了这一段历史。


(上世纪高平大黄梨丰收景象 张锁敏 摄)


高平曾长出7斤“大黄梨”


在高平城北,百年以上的梨树,成片连村的梨树,比比皆是。高平梨树与众不同,树干、树枝硕大,树枝粗壮有力,屈折有孕,形态出神,大有北方黑汉之美,犹如风雕之使。

“大黄梨”不仅个大,产量也大。《高平县志》记载,寺庄镇西曲村有一棵被称为“唐梨树王”的古树,不仅树大称王,而且产量也很惊人,一树能产2吨多“大黄梨”,在上世纪70年代被誉为“中华梨宝”。笔者在调查梨农时,高平市寺庄镇冯家庄村书记冯旺则讲,2013年,冯家庄就长出过7斤大黄梨,大得象“金瓜”,3斤至4斤的黄梨极为普遍。

高平大黄梨之所以与众不同,与它独特的栽培技术有关。古人云:“想吃好梨人必勤,春天刮树梨皮薄。树杆弯腰枝架架,梨黄甜美味好嚼。”在春天开花之前,要做两件养护工作。一是给老梨树刮皮,也称“削刮梨树皮”。不削皮的梨树,长出的梨皮厚,味道发酸,沙粒大。如果每年削刮梨树皮的树,长出的梨,味道甘甜,吃着沙粒小,肉厚。其次,是在梨树下挖一个大圆盘似的聚肥沟池,一棵梨树要浇灌八担茅粪,这才算得上是春施厚肥,秋得硕果。为传统所遵循的“土方法,硬道理”。据老人们讲“刮树皮长大梨,长出黄梨甜咪咪”,使用这种方法长出的梨,好吃、个大、色黄、耐放,下火解毒功效明显。


大黄梨的多种吃法


高平自古因梨、米、煤、铁而富,同时也因梨而寿。据《山西通志》记载,乾隆年间,高平8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非常多。笔者分析,健康、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高平人长寿的秘密。高平人最爱吃的大黄梨也“功不可没”。

“春看花,秋摘果,冬天吃黄梨去邪火!”要说起高平大黄梨的吃法,可谓丰富多样。生吃、煮着吃、晒干吃、蒸吃、炖吃、烤吃别有风味。特别是炉火烤梨,味道更不一般。“高平十大碗”是民间喜庆宴席的主要食品,其中有一碗汤,叫“蜂蜜梨汁扁豆汤”,是十大碗中不可忽缺的一道名吃。在吃之前,先上一碗清水或白开水,让食客将勺子涮洗干净后,才食用这道汤。细心的厨师怕勺子上沾染油腻、酸辣杂味,影响到“蜂蜜梨汁扁豆汤”甜蜜味道,专门采取涮洗勺子的办法让人调节口味。用蜂蜜和大黄梨制做出来的“扁豆汤”,不仅甜美,而且扁豆象像梨花雪片一样,晶莹透亮,飘在水面久不沉底。梨汁与蜂蜜的完美结合,真是天造神奇,地造精华,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特殊之物。如果做假,放的是白糖和冰糖之类的甜食,扁豆就会沉在汤下面,味道和营养价值也大打折扣。


梨花成为高平一大景观



(李俊杰 摄)


梨果好吃,梨花亦不逊色。每到春季,漫山遍野的梨花成为高平一大景观,吸引着四方游人。而古往今来,不少名人对高平梨花更是赞赏有加。


金元时期,诗词领袖元好问,曾生活在高平、陵川、晋城,在梨乡渡过了人生最灿烂的青春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受地方文化的熏陶。元好问写下了超脱于世的天下绝句《梨花》诗:“梨花如静女,寂寞出春暮。春色惜天真,玉颊洗风露。素月谈相映,肃然见风度。恨无尘外人,为续雪香句。孤芳忌太洁,莫遣凡卉妒。”


1966年5月,开国大将黄克诚下乡蹲点高平,在离开第二故乡时,写出《长平情怀》诗:“故地梨花怒,老泪纵横川。热土灼人指,记事少石笔。”黄克诚大将借梨花怒放抒发个人感情,为高平大黄梨又增添了几分韵味。梨花洁白无暇,表达了黄克诚大将一生清正廉明的革命胸怀。

近几年来,高平市政府多次召开“中国·高平梨花节摄影大赛”,目的在于宣传高平梨花的神奇魅力。

高平梨花一般在清明前后开放,但不同的地方,具体“花开”时间略有差异。笔者观察,向阳长的梨树,如台地、山岗之上的梨树开花要比沟壑内的早一至两天。就拿高平北大片梨树园区来讲,从城边到丹朱岭,相差三天。伯方村、冯家庄村梨花正盛;管寨、长平、德义、赵庄正蕾;德义、长平开花,丹朱岭南北结蕾。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梨树开花的时间也略有变化,但大致还是在清明前后几天内开花。不过,也有个别例外,如《太行日报》就曾报道:1988年10月14日,在黄梨之乡,高平县赵庄乡靖居村,一棵老梨树一夜间梨花盛开,梨花开了一周多时间,一时惊动了十里八乡,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


郑重声明:以上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www.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会员咨询QQ群:902340051 入群验证:企业库会员咨询.

新的文章
 

太行日报晚报版

微信号:taihangwanbao
功能介绍:太行晚报为太行日报社子报刊,是晋城市唯一的市级晚报.如今已成为晋城市社会影响力最大的报纸及主流媒体.新闻定位以民生新闻为主,力求贴近读者,贴近生活,反映群众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