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企业库   [请登陆]  [免费注册]
小程序  
APP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 免责声明 ]     [ 举报 ]
企业库免费B2B网站
搜产品 搜企业
客服电话:400-000-8722

不甘心“打工仔”命运 中信重工深度转型引领高端


4月15日,在洛阳市伊滨新区工业园区,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构建的目前亚洲最大、最先进的“高端电液智能控制产业基地”正式宣布全面投产。该基地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端智能变频产品生产线,年产1000套以上高压变频器生产能力,不仅标志着中信重工跨界电力电子行业,打造包括变频、网络控制在内的机电液一体化智能控制产业,也标志着中国重型装备制造业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上迈出重要一步,重型装备不仅拥有了“中国心”,而且将拥有“中国大脑”。

  在过去60年的历程中,中信重工一直是以“极大、极重、高度集成”为特征的重型装备制造型企业,不断挑战我国重机行业的制造极限。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而这一次,中信重工又走在重机行业的前列。

  是何种战略抉择,让中信重工转向“微、精、特”的变频制造?所谓的“跨界”,是平地而跨吗?


技术浪潮带来的启示

  2012年,中信重工在A股资本市场成功上市,此次投产的“高端电液智能化控制产业基地”是其上市后第一个募投项目,规划用地213亩(约合0.142 平方千米),总投资8.98亿元。据悉,中信重工将以此为依托,发展包括变频、网络控制在内的机电液一体化产业,以期掌控未来技术发展和成套工艺控制的核心优势。

  在投产仪式上,董事长任沁新表示,新基地投产标志着中信重工加速推进从传统制造型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从主机供应商向成套服务商、从本土化企业向国际化企业的“三大转型”战略走向新的起点,也为中信重工未来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巨大的空间。围绕高端电液智能控制产业基地未来的发展,任沁新明确提出了三大目标。 第一,2018年之前,自动化产业达到30亿元的销售收入、10亿元的利润;第二,在2016年6月份,建设完成国家级矿山提升设备安全准入分析验证实验中心8个实验室;第三,在1号、2号、3号三个联合厂房,将要布局机器人运动关节控制、矿山工业机器人,建立我国井下矿山和露天矿山的综合智能控制系统。

  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还是德国工业4.0,都是基于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而变频技术是架接重型装备和生产工艺的桥梁,它不仅能让传动变的更为轻灵、高效、精准,实现节能降耗,而且可以作为智能化的接口系统,直接接入智能化网络。可以说,变频是实现工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重要媒介。

  中信重工董事长任沁新认为:“新的技术革命浪潮带来的最大启示就是,谁掌握了最前沿技术谁就拥有了未来!把工艺需求、装备制造与电力电子结合起来,这是未来工业发展的方向。中信重工要融入新的发展趋势,就必须发展变频产业。”

  正是基于对这种市场、技术、行业未来发展的深刻认识和把握,依托主机制造商的优势,2012年中信重工强力进入变频产业,专注低速、重载、大功率工业专用变频传动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工业工程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技术,打通主机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的软硬件接口,实现工艺设计、装备制造、控制系统的全覆盖,开启机械驱动导向向控制驱动导向的转变,推动核心制造向智能传动和自动化控制延伸。目前,中信重工自主研发的5大系列150多个型号的高压变频器,已成功应用于矿山、冶金、电力、石化等装备领域,出口到澳大利亚、非洲和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实现了电压等级从660V到10KV全覆盖,形成了“核心制造+变频传动+智能化控制”的综合竞争优势。


度战略转型终成硕果

  由重机制造企业进入变频产业,对于中信重工来说,虽属跨界,但并非偶然。

  近二、三十年,我国大型、低速、重载大功率主机传动变频控制技术基本上依托进口。控制技术掌握在国外先进企业手里,对于中国的装备制造行业来说犹如“切肤之痛”。以中信重工为例,该公司曾与美国一家知名企业合作制造过一台大型矿用磨机,作为主机制造商,中信重工的制造量占整个磨机系统总量的70%,但产品价格只占合同总额的15%。同类案例不胜枚举。

  任沁新表示:“中国的装备制造企业必须要重构价值链。如果不改变,我们就只能沦为‘打工仔’。”

  中信重工的前身是洛阳矿山机器厂(简称“洛矿”),国家“一五”计划期间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作为建国初期成立的大型装备类重点企业,与很多国企一样,中信重工在市场经济改革的过程曾一度陷入困境。2004年,以任沁新为代表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在“十一五”“十二五”两个5年规划10年的时间,中信重工通过实施“新重机”工程、研发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和优势产品等大规模、深度的战略转型,从一个生产制造型企业、主机供应商、内向型企业,逐步转型为高新技术企业、成套服务商和国际化企业。以此为依托,2014年中信重工成功实现了“567”目标,即国际订单超过总订单量的50%、成套订单占新增订单的60%以上、新产品贡献率超过70%,盈利水平居于我国重型装备制造行业前列。

  作为我国重型装备制造行业的排头兵,中信重工始终将振兴民族装备制造业作为己任,其布局变频产业的目的就是要形成“核心制造+变频传动+智能化控制”的综合竞争优势,彻底打破进口设备的垄断,在国际顶尖的技术装备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据介绍,中信重工的变频技术和产品定位高端,即高可靠性、高可维护性,高性能、高集成性、高智能性,与西门子、ABB等行业巨头同台竞技。其变频系列产品一经问世,就促使进口同类设备价格下调了20%左右。

  长期从事带传动系统的主机设计制造成为中信重工发展变频产业最大的优势,因为这意味着中信重工能够将对年来对用户生产工艺和装备的深刻理解充分融入到变频产品的研发实践中,实现装备制造、生产工艺和控制技术的完美匹配,为用户提供专家型设备和成套解决方案,带来更高效、便捷的服务和更大的价值。


士断腕”融入新浪潮

  变频技术使得装备的驱动方式由机械传动转向电力电子,作为我国低速重载齿轮加工基地以及大型减速机的制造企业,中信重工发展变频产业,也意味着“壮士断腕”,主动舍弃一部分传统优势产业。

  任沁新认为,随着经济进入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同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加剧,我国装备制造业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产业格局调整、产业形态转换的战略转型期。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如果还是按照原有发展模式,肯定走不下去,因为传统企业面临的问题与过去完全不同。

  “但我认为现在恰恰是企业发展最好的时期,只要融入到新的技术浪潮中,找到你的切入点,就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任沁新表示,中信重工的转型立足于长期服务的主业以及对主业几十年的深刻认识,把最新的技术嫁接到传统产业上来找到新的出路。

  “这个出路不是企业为了自身去寻找的,而是在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过程中发现的。中国尽管经济增长速度现在只在7%左右,但是不要忽略中国有一个巨大的存量产能,这些存量产能同样都遇到转型升级的问题,只要你利用好新的信息化手段和平台,都能找到切入点。因此,我认为现在应该说是企业发展最好的时期。”

  在伊滨“高端电液智能控制产业基地”对面,中信重工正在兴建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化基地项目,总投资20亿元,主要生产干熄焦余热利用成套技术装备、烧结余热利用成套技术装备、纯低温余热发电成套技术装备等。项目竣工后,将为矿山、冶金等行业提供优质的节能环保装备,推动重型装备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成套化转型。

  可以说,连接中信重工和伊滨新区发展的,始终是转型二字。这个转型,不仅是基于中信重工多年来的积累,也是基于中信重工对未来制造业发展趋势的判断。正是由于在一次又一次的关键节点上把准了转型升级的脉搏,中信重工摆脱了传统装备制造行业竞争的泥沼,与国际领先企业同台竞技。



郑重声明:以上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www.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会员咨询QQ群:902340051 入群验证:企业库会员咨询.

新的文章
 

冶金信息装备网

微信号:yejinzb001
功能介绍:冶金信息装备网是面向全国冶金行业,以实现行业内的技术交流及信息共享为目的的行业网站.通过与各级行业协会、设计院、研究院、钢铁厂、冶金类高校、制造商的广泛合作,整合冶金行业上下游价值链,在技术和装备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