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企业库   [请登陆]  [免费注册]
小程序  
APP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 免责声明 ]     [ 举报 ]
企业库免费B2B网站
搜产品 搜企业
客服电话:400-000-8722

如果你是O型血妈妈,请珍惜第一胎


一位30岁的女士两年前因意外不幸流产,一年后,好不容易怀孕的她在几个月后孩子意外消失了,再之后的几次,她一直未能成功怀孕,愁煞了她的家人。这是几天前,绍兴市中心医院输血科主任宣国红向记者介绍的一个特殊病例。

女病人是O型血,她的丈夫是A型血,“这是一个让人觉得很遗憾却也很惊讶的病例,但确实应该引起重视,O型血的姑娘应该好好保护第一胎。”宣主任介绍时显得有些严肃。

血型不合会引起新生儿溶血症

孕育宝宝对每个期待做妈妈的女性来说都是一个美好却有风险的过程。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段内,有太多的注意事项和影响因素,而血型是容易让人忽视的一个问题。

据宣主任介绍,她碰到不少O型血女性,因为各种不同原因第一胎流产后,第二胎第三胎都很难再怀上。有些则因为血型不合导致出现新生儿溶血症的情况。

“现在我们常见的主要是ABO溶血和RH溶血,前者的情况占多数,但治愈率高,后者的情况是极少数,但一旦出现,问题就很严重。”中心医院产二科主任吴芬英向记者做了简单解释,如果丈夫是A型、B型或AB型血,而妻子是O型血,怀孕时就可能出现母婴ABO血型不合,这样在孕妇体内出现抗AB的抗体,导致ABO溶血;同样的,如果丈夫是RH阳性,而妻子是RH阴性(通常所说的“熊猫血”),就有可能出现母婴RH血型不合的情况。

第二次怀孕溶血症概率提高

当然,并非所有的ABO溶血都会出现新生儿溶血症。

我们常说的溶血症,也称母儿血型不合,如果母亲体内的胎儿与母亲的血型不同,母亲的身体就相当于被“致敏”,会“启动”免疫系统,产生排斥婴儿血型的抗体,抗体结合在婴儿红细胞的表面导致溶血。

简单说,正常情况下,孕妇和胎儿之间会有一道天然的屏障,就是胎盘。这道屏障可以保护孕妇和胎儿之间血液中的绝大多数成分不会直接接触。但是,仍然会有少量的胎儿的血液成分通过胎盘渗入到孕妇的血液中;同时孕妇的血液成分也会少量进入胎儿体内,而这两种成分不合就会导致胎儿产生溶血反应。

“通常溶血反应的程度在多数情况下是比较轻微的,而且宝贝出生之后,体内来自孕妇不合的血液成分会在一段时间内被慢慢地代谢消耗掉,宝贝很快会恢复正常。所以,0型血的孕妇可以照常怀孕生宝贝。”吴主任提醒,只有在少数情况下,孕妇体内抗胎儿血型抗体特别高时,才会导致严重的新生儿溶血。而ABO溶血症更多在孕妇孕育第二胎时发生,但也有40%50%ABO溶血症发生在第一胎,所以O型血的孕妇要特别珍惜自己的头胎。

怀孕前做一次血型检查

吴主任说,医院确实接收过不少具有ABO溶血的孕妇,“虽然不是所有血型不合的夫妻都会导致新生儿溶血症,但为了尽量避免,夫妻俩一定要在怀孕前进行血型检查。”吴主任强调,医院现在有一项关于ABO溶血的常规检测,主要是检查怀孕早期、中期准妈妈体内抗AB的抵抗力强弱。抵抗力强的出现问题的概率就会大一些,抵抗力弱的则要适当进行药物调理。“确实,很多O型血的准妈妈在这方面的意识并不强,所以来检查的人并不多。”吴主任说。

如果夫妻双方在怀孕前发现有血型不合的情况,在怀孕期间就要加强监测了。另外要注意的是,一旦怀孕,就不要轻易做人工流产。否则,流产次数越多,母婴血型不合的几率就越大。尤其自己是O型,丈夫是A型、B型、AB型或自己是RH阴性、丈夫是RH阳性的女性,更要保证第一胎的生育,否则很可能再次流产。

----------------------------------------------点击右上角标“…”,可

1.发送给朋友

2.分享到朋友圈

3.查看公众(官方)账号:关注往期内容

---------------------------------------------------------------------------------

致尊敬的读者:

谢谢您的阅读与订阅,并欢迎原创或推荐稿件。

任何事宜请回复微信或发电邮:

cbt@topnova.com.cn

QQ 1969302766


《输血与临床》 血无价爱无疆



郑重声明:以上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www.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会员咨询QQ群:902340051 入群验证:企业库会员咨询.

新的文章
 

输血与临床

微信号:cbtchina
功能介绍:介绍国内外输血相关的前沿产品、技术、学术信息及资讯,服务于血站、临床输血科、科研单位、生产企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