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企业库   [请登陆]  [免费注册]
小程序  
APP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 免责声明 ]     [ 举报 ]
企业库免费B2B网站
搜产品 搜企业
客服电话:400-000-8722

青年陶艺家陈琴和她的"狗东西"

陈琴的陶艺作品这么快就得到业内人士的肯定,起初我还颇为惊讶,细想起来就觉得这事原属水到渠成。因为陈琴天生属于艺术,她在从事陶艺创作之前,已经具有深厚的艺术积累。而且,她在艺术资源上一直具有过人的优势。

陈琴出生于赣北山区的一个普通村庄里,从小生活在民间艺术的熏染之中。她十来岁就开始学唱采茶戏,那种土得掉渣的艺术整个就是从幕埠山中生长出来的。她在戏曲艺术舞台上度过了少年时代,又度过了整个青年时代。吃的是幕埠山的粮,走的是幕埠山的路,从披肩长发到水袖罗衫,全是幕埠山的风风雨雨滋润出来的。她的每一声唱腔都跟山民的劳动号子和苦难泪水纠缠在一起。

  我没有欣赏过她的演出,但是有幸在朋友聚会的餐桌上听她吼过几嗓子。那种小时候在田头地角插秧割麦或者夏夜纳凉井边冲澡时听过无数次的乡野之声,夹风带雨扑面而来,让我一下子回到了漫山奔跑的童年。格外可贵的是,她的嗓子是受过专业训练的,那声音比我在村里听见过的任何歌手都具有感染力。

  我认识陈琴缘于她的第一本著作《爷爷的故事——山村山鼓山歌》。不知哪位朋友建议她给我寄了一本。那正是我对民间文化如痴如迷的时候,对这本书所介绍的幕埠山中流传千年的打鼓歌自然十分感兴趣。茶叶是幕埠山的重要产业,每年山民结伴锄茶时,有个鼓手在旁边一边击鼓一边唱歌,茶工们则一边锄茶一边应和。我被这种热烈奔放的劳动艺术深深吸引,甚至因此而对劳动有了新的理解。我把这本来自泥土的著作列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民间文化艺术著作。


陈琴的狗


  后来陈琴去学习陶艺,我想总得沉潜几年才会有点成就吧。然而她刚刚接触就上手了,很快就脱颖而出。一些很权威的专业杂志纷纷发表她的作品。让我十分惊讶的,是她创作的一群“狗东西”。狗在陶艺家手下栩栩如生、千姿百态自不必说,我看到的是那些狗的拙朴和憨厚。看过一次之后,那些狗模狗样的东西一直映现在我脑中。

  那些狗的体态神情中,包含着乡土世界全部的人情世故和山水神韵。一个山娃在枣树下痴痴守候,另一个山娃在猪圈里玩蜘蛛网,他的弟弟正在屋边小溪里抓鱼,一遍一遍地喊着哥哥来帮忙呀,又一个山娃骑在牛背上向田野游移,还有一个山娃在村巷里高高抛出一块红薯,而他心爱的小黄狗张着嘴窜起老高将那块红薯接住。在另一个场景中,一条黑狗正在山洼里守候着砍柴的主人,他每隔一阵就到山坡上去散散心,挑逗挑逗那些野兔野鸡,然后又到主人身边来摇一阵尾巴。

  乡村里所有人的灵动、浑朴,以及所有狗的机敏、憨厚,都在陈琴那些狗东西上表现了出来,看得让人心醉神迷。那天我不断地对陈琴说:你就专门做狗吧,先做一万只,或者两万只,如果不够就做十万只。你把乡下山山水水的自然神韵,和乡下人的淳朴憨厚,全都做到狗的身上,把人与狗与自然同呼吸共命运的关系,全都做到狗的身上。然后,你把这些狗送进市场,送进城市的白领、金领和千家万户。狗背后一切诗性的东西,城里人都享受不到了,城市化让人们离开了自然,离开了人本身,也离开了在乡间小路上悠闲散步的狗。人们的心里很干涸,很荒凉。你让这只狗把山风溪水、村歌乡韵送给这些荒凉人的荒凉生活,让城里人重新拥有狗一样的自然和自由,重新拥有人的生气和狗的野趣。

  总之一句话,城里人已经不可能拥有真正的乡村,但是他至少可以拥有一只来自乡下的陶狗。这就是陈琴那些陶狗的意义所在。


狗与人类


  陈琴不但用她的陶狗参与着当下城市居民的生活,还用她对于狗的钟情续写着千万年来人类与狗相依为命的漫长历史。通常人们认为人类的文明史只有五千余年,可是人类对于狗的钟情却远在文明史开始之前。

  大约一万五千年前,人类就开始了对狗的驯养。远古蛮荒时代,人们对动物感情投入之深切、跟动物关系之密切,是今天的人类所不可想象的。那时候没有农业,人们主要的生活资料来源于捕猎动物。几百万年的狩猎不是让人类跟动物关系紧张,而是一步一步变得密切。人类对于动物的依赖性足以促使人类对动物产生相依为命的感觉。这种感觉和感情不但鼓励原始人对于动物进行精细的研究,从而拥有极为丰富的动物知识,还激发原始人从生命起源上猜测人与动物的深切关系。事实上,很多民族的传统文化都认为人类与狗等等动物是同宗同源的。

  在人类所驯养的所有动物中,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狗。人类驯养牛、马、羊、猪、鸡多半出于献祭、食用、役使等等目的,但是狗的豢养史却更为复杂,无法按照献祭、食用、役使的结构来编写。在献祭之外,他们也曾经是猎人和牧羊人的助手、财主的门卫,这有役使的一面,但是其食用功能似乎很弱,在绝大多数民族中都不突出。当今时代,很多民族禁止食用狗肉,这种习俗将狗的命运与其他家畜的命运区分开来,赋予他与人类地位接近的特殊尊荣。

  人类对狗的热爱就像狗对人的忠诚一样,一万五千年来矢志不渝。“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狗和人和鸡一样,是桃花源里当然的公民。最令人感动的是,自古以来,连那些穷困的农民也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地养狗,常常忍饥挨饿省一口食物送到狗的嘴里。民间谚语云:“一人省一口,胀死一条狗。”农民在漫长的饥饿史中能够创造这样的谚语,包含着对于狗的多少深情厚意。陈琴的村庄里,就有不少这样的爱狗农民。

  当今社会,狗是人类最具世界性影响的宠物和朋友。他是孤独者的生活伴侣,有时候还能成为盲人的向导和心理疾患者的医生。当然,最最主要的是,他是许多正常人不可或缺的宠物。

  对于千千万万行色匆匆的白领和金领而言,养一只宠物狗可能无暇照顾,养一只陈琴的陶狗却只会增加乐趣,不会带来麻烦。

  陈琴的狗作品中,隐含着人类与狗类千万年来相依为命的纯朴感情。就是这些狗东西,让心灵日益荒凉的城市人,重新获得了千万年来绵延不已的温馨与慰藉。

  当然,陈琴具有这么丰厚的艺术资源,她的天空很辽阔,一定不会限于那些已经独具风格的狗东西。

郑重声明:以上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www.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会员咨询QQ群:902340051 入群验证:企业库会员咨询.

新的文章
 

琴瓷琴画

微信号:qinciqinhua
功能介绍:推广现代水墨艺术文化,提供艺术家资讯,发布美文、画作鉴赏、艺术知识等文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