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企业库   [请登陆]  [免费注册]
小程序  
APP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 免责声明 ]     [ 举报 ]
企业库免费B2B网站
搜产品 搜企业
客服电话:400-000-8722

【新的一年】向前看,大步迈,镇江明天一定赞

点击上面↑↑↑蓝色字关注

【大市口】 大市口微信公众平台,通过三大频道 惠生活、必须团、会员中心,为用户提供更优质实惠的生活服务。

2月12日,从权威部门和权威媒体终于传来消息,省民政厅澄清网传所谓“江苏区划调整方案”纯属谣言,“拆分镇江论”随之宣布破产,每一个热爱这里的人,从这几天网间密布的阴霾中,终于可以一扫愁云,在扼腕痛惜的长叹后,也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拆分镇江论”是“大风起于青萍之末”,是空穴来风,也是由来已久的,不去考究其形成的年代和缘由,就目前镇江的状况而言,仍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从省内近年来已经着手的区划调整来看,省府的意图是做大中心城市,弱县撤销设区,强县扩权,为“省管县”创造条件,虽然昆山事件让省府对“省管县”有所顾忌,但仍是大势所趋,加上推进基层自治,“三级政府”的格局是今后发展的方向。从国家层面来看,近期有人提“省管县”的“合宪性”,这是有道理的,但本届政府的行事风格和作为也告诉我们,一切皆有可能,在行政区划改革上,不确定性仍然很大,甚至将超越现有的“行政区划”的概念,这并非是中央的“任性”,实则是改革开放的要求和要义,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即为一例,许多人说这一炮没有打响,其实原本就是一种大胆设想下的小心求证,未必是要短期内有什么成效,第一是探索,第二,也是要打破很多人思想上的藩篱。


镇江的现状,想成为大中城市已经几乎没有可能,朝着传统意义上的中心城市发展,也是希望渺茫。究其原因,一是地盘小,二是人口少,三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市区辐射带动能力有限,四五六等等若干,不再赘述,网络上观点已有很多,都很在理。而镇江周边的城市,都已经是或者基本具备大中城市、中心城市的条件,在既有行政区划的思维下,窥探镇江乃至群狼虎视也是人之常情。这也是不愿意看到“镇江拆分论”的人们惧惮谣言的原因,并非“不自信”,实则是对现状的正视。


谣言即已打破,如何封堵乃至根除,防止数月或数年后卷土重来,即使是伪命题,镇江也应该好好地解答。


“镇江如何不被拆分?”在解答这样的问题之前,先理理头绪,想想镇江有什么。


镇江有经济活力。客观的说,在经济上,镇江的总量偏弱,均量较高,有提升的空间和活力。翻看近期一些权威排行榜上的数据排名,2014年,在创新力、商业、人均GDP、人均收入等方面,镇江基本都在国内领先,省内靠前的位置。今年镇江将要迎来新一轮的转型升级,汽车整车和飞机整机的下线将奠定镇江在汽车制造业和航空航天产业的坚实基础,并将带动大批配套产业的发展。户籍制度的改革,落户政策的放宽,以及近年来储备的土地存量,也将为镇江新一轮的发展释放更多的红利。经过近两年来产业“三集”理念的引导,园区经济规模不断增强,特别是在国家级开发区强势发展的同时高新区又晋升国家级,两架引擎的配置使镇江与周边强市相比毫不逊色。丹阳、扬中的民营经济,丹徒的“央企”经济,句容的现代农业,镇江的区域经济在守住传统产业不落后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亮点纷呈。


镇江有区位条件。位于长三角、沪宁线,这是镇江放眼全国的区位优势,在省内,地理和文化上的苏南苏北纽带地位使镇江成为江苏南北统筹发展的前沿阵地,也正是因为如此,镇江的经济地位和综合实力一向居于苏南苏北中间位置。国家要发展,长三角、沪宁线是重要增长极,任何增长都即有镇江贡献的成分,也为镇江的发展加分,所以不论是苏南现代化示范区,还是筹划中的“苏南自贸区”,这些“国家战略”都少不了镇江的参与。江苏要发展,苏南要发展,不能丢下镇江,苏北要发展,也绕不开镇江。着眼未来,连镇铁路建成后,镇江将进一步巩固省内南北要冲的重要地位。如果一切顺利,京沪高速将取道镇江长江大桥,连镇铁路也将继续向南延伸到宣城,镇江将成为华东乃至全国的重要枢纽。

镇江有文化底蕴。近三千年的文明史,使镇江在当今城市群中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古代的镇江,社会繁荣,名人荟萃,留下了众多的文化印记。近代的镇江,有着重要的政治地位,“西洋风”、“民国范”至今仍能在老城区寻得踪迹。论名作,“四大名著”有三部写到了镇江,唐诗宋词中有关镇江的不胜枚举,还诞生了《昭明文选》、《文心雕龙》、《梦溪笔谈》等等影响中国文化进程的旷世巨作。说名人,仅列举一个沈括,一个赛珍珠,就足以概括古今中外。谈名胜,只说“城市山林,大江风貌”这四个字,就能掂量出镇江在中国历代文人心目中及中国文化史中的重要地位。


镇江有生态优势。镇江的山水,镇江的生态,放在全国也许并不出众,但在长三角,在沪宁线,如此“突兀”的“原生态”城市着实令人惊讶。今天的镇江正在向着建设山水花园城市的目标进发。走在城市里,大大小小的山林美景令人赏心悦目,站在镇江城的高处远眺,又隐约感到城就在山林间,再放眼大市,句容、丹徒的丘陵地貌,丹阳的河湖相连,都保持着良好的生态特征,生态之美让镇江清新脱俗,生态之美也为大镇江的发展预留了广阔的空间。


镇江有……镇江有太多我们看见的看不见的优质属性,但仅有这些还不够。镇江应该向什么方向努力,才能远离被“拆分”,在中国城市群落里独树一帜呢?前面说过,在新一轮改革中,中央有设立“自贸区”这样“不走寻常路”的颠覆性的创举,好吧,那就让我们摆脱传统束缚,跳出思维定式,来一次大胆的设想吧。


从国家顶层设计的角度,来自基层的,多元化的,并且无风险或者风险小的行政区划改革更符合当前阶段的要求。镇江作为新获批的生态文明先行区,能否结合国家生态市和国家级低碳试点城市的建设,为这样的“先行区”争取一个超越传统的地级市概念的行政区划“名分”,类似于若干年前的深圳特区、海南特区,改革开放让这些地方在物质文明建设中成为了副省级、省级的区域概念,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沿阵地,镇江要有所准备的让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画一个圈”。


镇江是有条件的,镇江有的,前面已经列举不少,在作为行政区划改革试点“特区”上,镇江的优势正是它与人比拼总量的劣势——人口少,地域小,即使有失误,影响不大,也容易调整。36年前为什么选择深圳?因为深圳靠香港,更因为深圳是小渔村,即使失败不影响大局。


在这样的构架下,设想有这么一个行政区域,它以现有镇江地区为主要范围,经过整合后,内部区划更为合理,分为“旧城保护区”(以镇江、丹阳、句容等地老城区为主要范围),“中心商贸区”(以各地商贸业集聚区为主),“生活配套区”(以居住集中区和行政区等为主),“产业集聚区”(以开发区、高新区等园区为主要范围,可包括物流等三产,可细分等分类),“休闲娱乐区”(以山林河湖,大型公园等为主),和“生态农业区”(以农林渔牧区域和未开发区域为主),等等若干区域,排除环境、安全等因素,区域之间应相互错落,交通便利。不片面追求“摊大饼”式的城市化,打破传统的做大中心城市的模式,建设中小型城市带,发展和壮大特色镇、新市镇。相当于地级市的“特区”一级政府,可作为省政府的派出机构,给予副省级或者相当于副省级的行政级别,政府驻地可暂时安排在镇江市区,将来可考虑迁至规划中的镇江生态新城,即目前镇江地区的地理中心位置。


这样的步伐不可谓不大,但仔细想想,当全国各地建设中心城市的浪潮带来城市膨胀,人口激增,配套落后,房价高企,人们生活质量下降等等社会问题时,当传统模式的城市化发展至今天回头想想不过是政府帮着开发商不断拆了建建了拆并将范围扩大之外,我们的城市是如何让生活更美好的?传统的城市化已经是个困局,被打压的楼市令这个困局举步维艰,行政区划改革是解局的一着,甚至可能是关键一着。


镇江,可以成为一着妙棋。


来源:江苏城市论坛


郑重声明:以上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www.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会员咨询QQ群:902340051 入群验证:企业库会员咨询.

新的文章
 

大市口

微信号:dashikouchina
功能介绍:欢迎关注大市口微信,我们立志做您的优质生活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