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企业库   [请登陆]  [免费注册]
小程序  
APP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 免责声明 ]     [ 举报 ]
企业库免费B2B网站
搜产品 搜企业
客服电话:400-000-8722

呼和浩特一男子为儿子找工作被骗19万元…


      北方新报讯(记者  刘晓君为了给儿子找一份稳定工作,急于求成的孟某某被马某某骗走19万元。6月27日,呼和浩特市托县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了犯罪嫌疑人马某某。

◆网络配图

家住托县的马某某今年68岁,已退休,曾是一名中学教师。平时,他总爱在亲朋好友面前宣称自己能安排人到铁路工作。2011年8月3日,马某某的外甥王某某遇到受害人孟某某,得知孟某某的儿子没有工作,就说起他舅舅马某某很有本事,能安排人去铁路工作。孟某某听后很心动,并与马某某取得联系。马某某信誓旦旦地保证,孟某某给他16万元,就帮忙把其儿子孟某安排到呼和浩特市铁路局工作。8月10日,孟某某往马某某提供的银行卡上存入16万元。马某某随即将15万元转账给自己的儿子用于买车,剩余的1万元用于个人消费。然后,马某某将孟某的个人资料递交到呼和浩特市某劳务派遣公司。孟某通过面试后,被该公司派遣到呼和浩特市铁路局包头客运段从事乘务工作。孟某某得知马某某给儿子找的工作系劳务派遣工后,就让他将孟某再转为铁路合同工。2014年6月18日,马某某对孟某某说:“你再掏3万元,就能将孟某转成铁路合同工。”


为了给儿子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孟某某再次往马某某的银行卡上存入3万元。此后,孟某转成为铁路合同工的事情被马某某一拖再拖,孟某某觉得上当受骗了,便向托县公安局报案。今年6月13日,马某某被托县公安局刑事拘留。此时孟某某的19万元已被马某某挥霍一空。 


来源:正北方网——北方新报 记者  刘晓君


相关链接


以能安排工作为诱饵,呼市一男子冒充“高官”诈骗百万


     北方周末报讯(记者 梅刚) 46岁的贾某是呼市人,只有初中文化的他,一直从事个体经营活动。贾某逢人自称认识某政府高官或可以帮助他人安排工作,不少人对此深信不疑。


2012年7月,正在为女儿工作发愁的罗女士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贾某。当提到女儿工作的事,贾某满口答应说没问题,谎称能够帮助罗女士的女儿安排到某机关工作。大喜过望的罗女士当即请贾某一起吃饭。期间贾某拍着胸膛说:“不用考试就能当公务员,只要钱到位就可以办成事”。


之后,从2012年7月~2013年1月,贾某向罗女士提出要15万元作为经费运作此事。当年7月、10月及次年1月,罗女士分三次通过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内蒙古信用社,将15万元转账交给了贾某。之后,罗女士一家人多次催促贾某办理,贾以各种理由进行搪塞。


2013年3月,发现自己可能受骗后,罗女士和家人向贾某追讨欠款。不得已,贾某分两次退还罗女士10万元,剩下5万元占为己有。


尝到甜头后,贾某再次出手,2013年7月26日,以某官员身份骗取范先生信任,谎称为其儿子安排工作为由,先后骗取范先生10万元。


之后,从2013年8月到2014年3月,每个月都以同样理由,安排公检法或铁路局、银行等工作,对数十名受害者进行诈骗,共诈骗金额上百万元。

“微信”牵出骗局


2014年3月18日,呼和浩特铁路公安局呼和浩特公安处刑警支队侦查人员在工作中,意外发现一条微信平台发布的“呼铁局招聘工人”信息,经核实信息后,警方通知招聘人刘某到呼和浩特铁路公安机关接受调查。在询问中,刘某供述了骗取17名受害人,共计50多万元钱财的犯罪事实。


之后,在警方立案公告下,有5名受害者向公安机关报案。经过警方统计,贾某诈骗5名受害者金额高达60万元,贾某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2014年4月2日,贾某涉嫌诈骗被呼和浩特铁路公安局呼和浩特公安处刑事拘留。2015年1月5日,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检察院指控贾某犯诈骗罪,向法院提起公诉。


一审获刑14年


在庭审中,被告人贾某辩称自己有自首情节,应该予以从轻处理。但法院审理查明,在面对公安机关询问时,贾某并没有如实供述案情,而是将其他受害人进行隐瞒,仅供述了其诈骗17名受害人51万元人民币的犯罪事实。直至另外5名受害者向警方报案后,贾某才向公安机关予以供认。


回民区法院认为,被告人贾某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多次骗取22名受害者财物共计115万元,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构成诈骗罪。回民区法院以诈骗罪一审判处刘某有期徒刑14年,并处罚金15万元。


在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社会学家胡星斗看来,冒充官员行骗案件屡屡曝光而又屡屡得逞,有必要反思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矛盾和问题。通过分析案件,胡星斗认为,行骗者文化水平并不高,作案手段也并不新鲜,只要稍加留意完全可以识别真假,让人遗憾的是,大多数人都拜倒在权力的荣光之下,很少去查证、质疑“官员”的真实身份。


胡星斗表示,国家要完善相关制度,尽可能公开官员信息,保证公众知情权,让假冒官员的骗子在阳光下无所遁形。而对公众而言,不要想着“走捷径”、“拉关系”等歪风思想,就不会钻进冒牌官员设下的圈套。(来自:指闻内蒙古 记者 梅刚


郑重声明:以上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www.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会员咨询QQ群:902340051 入群验证:企业库会员咨询.

新的文章
 

塞北牛微

微信号:saibeinews
功能介绍:呼和浩特日报社主办,首府门户网站,权威媒体。信息传播,服务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