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企业库   [请登陆]  [免费注册]
小程序  
APP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  
 [ 免责声明 ]     [ 举报 ]
企业库免费B2B网站
搜产品 搜企业
客服电话:400-000-8722

西安逐梦自贸区

西安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营

自贸区西安对自贸区的热衷,已非朝夕。2013年12月10日, 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魏民洲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称,要以位于国际港务区的西安综合保税区为基础,积极申报“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自由贸易试验区;2014年2月12日,陕西省政府常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创新平台,对标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东盟自由贸易区,整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资源,先行先试,建成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树立西部地区大开放、大发展的新标杆;同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西安主持召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并实地考察了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西安国际港务区以及高新区的三星项目,这项举动被许多官员乐观理解为对未来西安自贸区涵盖主要范围的考察; 10月13日,陕西省政府的常务会议进一步决定,要“在积极申报的同时先期启动西安国家级自贸区建设,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经验。”12月底,陕西省发改委官员对大智慧通讯社表示,正加紧筹备西安自由贸易园区的相关工作,目前方案在范围上涵盖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和西安高新区三大板块。

而国家一系列疑似“回应”的举动,也坚定了西安申报自贸区的决心:



2014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陕考察期间,就曾要求陕西“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战略支撑作用,当好新引擎,形成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并期待陕西“在中西部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仅一个月后,陕西正式向国务院申报了陕西 ( 西安 ) 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园区,国务院随即批转商务部“研究办理”;同年8月21日,海关总署批准西安海关为“优先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海关监督创新制度的三个试点之一”,同时获批的还有天津和重庆,这似乎为西安申报自贸区注入了无限动力,坊间关于西安自贸区获批的猜测也时有耳闻。

就在西安积极准备自贸区的申报与完善自身建设之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 2014 年 12 月 12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依托现有新区、园区,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由贸易园区,以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内容为主体,结合地方特点,充实新的试点内容。消息一出,“三家欢喜多家愁”,与此同时,第三轮自贸区之争开始上演,西安、重庆、成都等城市再次加入其中。

自贸区缘何会如此得宠?


强大的“磁场效应”

自由贸易区(FreeTrade Zone)是指在关境以外划出的、对进出口商品全部或大部分免征关税,并且允许港内或区内进行商品的自由储存、展览、加工和制造等业务活动,以促进地区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的一个区域,它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之一。

自贸区的发展形态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就明确提出在自由贸易区发展以出口加工为主要目标的制造业;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利用这一形式,并将它建成为特殊的工业区,逐步发展成为出口加工区;到 20世纪 80 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的自由贸易区开始积极向高技术、知识和资本密集型发展,形成“科技型自由贸易区”。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4年,随着上海自贸区正式获批,参与角逐自贸区的“第二梯队”如天津东疆、浙江舟山、福建平潭、山东青岛、重庆两江新区、陕西西安、湖北武汉、四川成都,以及广东南沙、前海和横琴等都卯足了劲,希望“有幸”被选中。面对此景我们不禁思索:自贸区究竟会带来什么利好?

针对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的非上海莫属。有相关数据表明,一系列改革创新措施让上海自贸区显现出强大的“磁场效应”,以经常项下的跨境人民币结算额为例,2014年4月份最初统计时仅有460亿元,而10月份时已达到2200亿元,跨境人民币的结算总量占到上海市的 17%,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增长态势。

或许,对上海而言,自贸区获批推行不仅使贸易获得发展机会,也对长三角的经济起到巨大带动作用。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自贸区的核心是自由贸易,即在这个区域之间的相关贸易管理是相对宽松的,自由化程度高。跨到这个自由贸易区,就等于走到了国际市场。因而一个地方设立自贸区,将给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辐射和聚集效应。”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通过自贸区平台的发展,得到这样一个制度红利,会对未来中国的转型发展和创新驱动提供非常强大的支撑平台。”

上海自贸区打开了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随着天津、广东和福建自贸区的正式设立,国家对“自贸区模式”的肯定与支持可见一斑。正如中央党校教授辛鸣所言:“让这样一种模式多处开花,可以让中国经济发展在市场化背景下走得更好更快。把自贸区从一变成四,还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我们的自贸区不是过去很多人想象那种经济特区,它不是政策的特殊输入洼地,而是一个创新平台,要通过这个自贸区里边的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为经济发展走出一条新路,在各个地方,进行创新、探索对中国经济发展是很有利的。”





知己,也要知彼

《孙子· 谋攻篇》有云: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或许,我们在积极准备并申报自贸区的同时,也应分析“敌我”的优势所在。



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即将挂牌

以第二批成功设立自贸区的天津、广东及福建为例,从辐射范围来看,新设立的三个自贸区都与其所在区域的发展战略相吻合: 广东自贸区旨在面向港澳并深度融合,天津自贸区与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相契合,福建自贸区则着力进一步深化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从地理优势来看,三地均有港口做依托,水、陆贸易畅通无阻。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醒”我们: 要想成功获批自贸区,所在区域的发展目标及有利的地理位置至关重要。

接下来分析第三批“匍匐”在自贸区申请道路上的城市,我们选取与西安竞争较为激烈的成都、重庆进行比较:首先,从城市规模来看,成都位于成都平原中部,辖区总面积 12390 平方公里,市区面积 598 平方公里,截至2013 年常住人口 1417 万 ; 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 地处长江、 嘉陵江两江环抱,辖区面积82402 平方公里,截至 2013年常住人口 2970 万;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北濒渭河,南依秦岭,辖区面积 10108 平方公里,截至 2013 年常住人口 858.81 万。从城市规模来看,重庆地域面积宽广,常住人口数目庞大,对物流、贸易等产业有强大的支撑,这或许也是重庆自贸区呼声很高的原因之一。

其次,从城市经济总量来看,成都2014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56.6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8.9%,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高 1.5、0.4 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20.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2.2%,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高 3.9、2.6 个百分点,在全国 15 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一位。重庆 2014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65.40 亿元,同比增长 10.9%,较全国高 3.5 个百分点 ; 全市工业总产值达21520.41 亿元,增长 14.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18722.51 亿元,增长 14.6% ;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3223.75亿元,同比增长 18.0%。西安 2014 年生产总值 5474.77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9.9%,增幅高于全国 2.5 个百分点,高于全省 0.2 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 1195.28亿元,比上年增长 11.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5903.98 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 1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1%) 。几组数字,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下立断,无需赘言。

第三,从区域自身优势来看,成都高新区申请自贸区的优势用相关人士的话来讲就是“地缘牌”、“东盟牌”、“欧洲牌”、“航空牌”和“科技金融牌”,这五张好牌从方方面面彰显了成都的综合实力;重庆滨江自由贸易区的申报主体区域集中在两江新区和巴南区的部分区域,突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两带交汇”的战略优势;而西安的自贸区申报则主打“国家战略牌”,通过设立西安自由贸易试验区,使之成为连通欧亚、承东启西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第一枢纽。从这点来看,成都、重庆和西安三者各有所长。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对比,我们看到西安与其他两个“劲敌”之间各自的优势所在。那么,西安不遗余力申请自贸区胜算几何?

以优势促发展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西安,在申请自贸区方面有着成都、重庆等城市所不具备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区域战略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伟战略构想,东牵亚太经济圈,西联欧洲经济圈,辐射 40 多个国家,而西安恰好处于亚欧大陆桥的核心位置。正如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所言:“申请自贸区不在于城市规模的大小和人口的多少,而在于需要自贸区的原因在哪里。西安的区位优势是其他城市所没有的——它处在我国版图的中心,是亚欧大陆桥沿桥最重要的中心城市,是中国经济向西的桥头堡和辐射源,是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所在地,同时又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作为亚欧大陆桥经济带心脏的西安,有欧亚贸易合作基地的优势,是我们国家向西开放的枢纽。”

2产业优势

张宝通认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西安有“三大支柱”,即内陆最大的陆港——国际港务区,还有民航总局批准的航空城实验区空港新城,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综合保税区。此外,以电子信息为主、成功引入三星半导体的高新区也不容小觑,这三大支柱是西安申请自贸区的优势所在,是成都、重庆所不具备的优良条件。去年 10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西安主持召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并随后实地考察了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西安国际港务区等几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这也曾一度被乐观解读为未来西安自贸区的主要范围。

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卢山冰此前也曾对媒体表示,西安申请自贸区试点与全国各拟申请省市相比具有绝对优势,“新时期西部大开发政策” 、 “关天经济区规划建设”、 “西咸新区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政策利好叠加,集于自贸区这一抓手,才会真正使政策效应凸显。

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有优势并不代表一定会成功,充分利用优势才是明智之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在推进现有试点基础上,选择若干具备条件的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取得的经验,是这块试验田上试验培育出的种子,要把这些种子在更大范围内播种扩散,尽快开花结果,对试验取得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能在其他地区推广的要尽快推广,能在全国推广的要推广到全国。我们熟知上海自贸区的工作重点是“金融服务”,这不由让人猜想,西安是否也会过分倚重“金融”?

对此,张宝通表示,从自贸区的功能性来看,进出口贸易不可或缺。但由于西安目前的经济实力和开放程度有限,与上海、广州等一线沿海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在进出口产品上尚未形成支柱产业,因此,西安建立自贸区首先应该调整产业结构,通过现有的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等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丰富的能源资源、生态产业形成互补,以差异化竞争实现共赢。

在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中,北京、上海、西安被定位为“国际化大都市”,形成国际化大都市的“大三角”,这或将成为西安申请自贸区的优势所在。但反观西安目前的城市发展,与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定位还有一定差距。张宝通建言,“要加快西咸一体化步伐,加强陆地交通线,重点建设航空国际港,充分发挥连通东西、辐射南北重要枢纽的优势,有效进行产业升级,从而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作为本届西安国际葡萄酒节的主办单位,西部国际酒饮交易中心在西安国际港务区连续主办了三届西安国际葡萄酒节,为酒庄酒商提供了专业的服务,也为满足消费者探寻葡萄酒知识与文化的需求不断地努力。

西安国际葡萄酒节的连续成功举办展示了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展葡萄酒产业的优越条件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依托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公路港、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三大核心平台,西部国际酒饮交易中心在西安国际港务区打造了西北最大的进出口酒饮交易基地。对消费者来说,省去了中间环节的产品价格更具有竞争力,产品质量也在综合保税区的政策监管下得到了最大的保证。而对经销商来说,借助综合保税区大大降低了成本。西部国际酒饮交易中心地处西安国际港务区核心地段,将交易辐射西北内陆,与西安国际港务区共同为全国以及国外优质酒庄酒商提供了绝佳平台。

部分内容选自:新地产陕西




郑重声明:以上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www.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会员咨询QQ群:902340051 入群验证:企业库会员咨询.

新的文章
 

陕西省葡萄酒商会

微信号:snwine315
功能介绍:陕西省葡萄酒商会暨陕西省葡萄酒行业消费者投诉站致力于为会员单位、非会员单位及葡萄酒爱好者提供集企业品牌宣传、会员服务、展会活动推广、行业培训、消费引导、对外联络与业务合作于一体的公众平台,是协调葡萄...

相关文章